兔这个生肖,向来让人心生欢喜,觉得生机勃勃。关于“兔子”,我们似乎知道很多,但其实,你很有可能并不知道“兔子”,尤其是“白兔”,对于中国人有多大的意义。
你是不是还听说过,今年是“黑兔年”?好好的兔年,怎么变“黑”了呢?这样是否意味着不好?
2月4日,浙江省博物馆专家石超老师在台州市博物馆开设讲座,题为《博兔·求知——解读文物中的兔文化》。现场听众聚精会神,从讲座中了解到,原来“兔”的学问,这么深。
石超首先讲述了作为生物的兔,有着怎样的物种变化历史。再由中国兔的文化意义延展而出,将十二生肖中的兔形象、狩猎活动中的兔形象以及中国文物中各种材质的兔形象娓娓道来。最后,他提到了民俗文化中的各种兔子形象,并展示了部分外国文化中的兔。
原来,今年所谓的“黑兔年”,并不神秘,只是和中国的传统纪年方法——“干支纪年”有关。古人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,按照固定的顺序结合,每六十年为一周,不断循环。
2023年恰逢癸卯年,“癸”为天干。古人认为天地万物离不开五行,就将天干地支也赋予了五行属性,“癸”对应的五行为“水”,水色为黑。这就是“黑兔年”的来历。而在民俗说法中一直认为,水为财,所以在“黑兔年”,勤劳认真工作的人们,会财源广进,获得丰厚回报。
石超老师说,兔子自古就和“祥瑞”有关,白兔更是被视为“瑞兽”。
至少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,古人就开始饲养驯化野兔。“金乌西坠,玉兔东升”形容日落月出,可见玉免是与神鸟金乌齐名的神兽。在历代的“祥瑞志”中,兔子都被列为重要的祥瑞之物,用以歌颂古代君主勤政爱民。由于白兔在古代并不多见,所以古人捕获白兔,都要献给帝王。
石超讲述道,在《古今图书集成》中就有许多以白兔为祥瑞和以献白兔为贵的记载,在民间传说中也有“王者仁德则见白兔”的故事。历代史书中关于进献白兔的记载更是不胜枚举,例如,《宋书·符瑞志》记载: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九月,南越献白兔”“章帝元和中,白兔见郡国”“魏文帝黄初中,郡国十九言白兔见”等。
那么今天,为什么白兔如此普遍呢?根据记载,明末崇祯年间,白化家兔随欧洲船只运入中国。一开始人们千金相购,谁知这些“祥瑞”实在太能生育,很快身价也跌成了“白菜价”。到了清朝,白兔已成鸡鸭一样的寻常之物。
讲座还提及,除了意味祥瑞,兔子也因生育功能强大,与妇女生育关系密切。
图片由台州市博物馆提供
妇女生小孩医学上叫分娩,而这个“娩”字,就是兔子的别称。《尔雅·释兽》云:“兔子曰娩”。在民俗中,甚至有以兔脑髓为药来催生的做法。古人不仅将兔脑髓入药,甚至还会结合“对月祈祷”的仪式来加深药效。一来,兔子极强的生育能力,让人想当然认为食用兔子,可获得同样的能力。其次,与其说催生是兔脑髓的药效,其实是出于一种对兔神信仰的神秘感应。
按照原始阴阳观念,兔与妇女同属于阴。在十二干支中,兔属“卯”,而“卯”在五行中属于“阴中阴”。《吕览·精通篇》:“月者,群阴之本也”。月中之兔为生育保护之神。
总而言之,人们喜爱兔子,尊崇与之相关的寓意生命强盛、美好的一切传说,这都显示了我国人民朴实善良的生存价值观。
来源:望潮客户端
|